内容提要:昨日11时32分,迎来夏至节气,津城步入盛夏。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,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,“三伏”时长40天。这是从2015年起,连续7年“三伏”都是40天。具体到今年,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,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,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。
天津北方网讯:昨日11时32分,迎来夏至节气,津城步入盛夏。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,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,“三伏”时长40天。这是从2015年起,连续7年“三伏”都是40天。具体到今年,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,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,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。
盛夏已至
昨日,虽然气温较之前小幅回落,但晴晒的天气已经显现出盛夏炎热的“威力”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白昼最长。对于天津而言,夏至的到来,伴随炙热朝阳,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同步到来。气象资料显示,夏至节气内,津城日平均气温为25.6℃,午后最高气温平均可达35.5℃,个别年份最高气温曾接近40℃,平均降雨量为24.3毫米。
间歇降雨
未来两日,本市以多云和阴天为主。其中,22日白天有偏东风4-5级阵风6级。根据气象监测分析,预计周后期直至周末,本市有望间歇性迎来雷雨天气过程。受其影响,本市最高气温在28℃-30℃左右徘徊。今日白天多云,东风4-5级阵风6级转3-4级,最高气温29℃,最低气温23℃。
三庚入伏
“夏至”是盛夏的起点。从“夏至”起,经过三个“庚日”,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,所谓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气温高、湿度大、不时出现雷阵雨,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。
伏的日期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。从夏至日算起,第三个天干为“庚”的日子叫初伏(也叫头伏),过10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伏(也叫二伏)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(也叫三伏),总体叫“三伏”。
热在三伏
伏,标志着一年里最热的时期,俗语说“热在三伏”。初伏与末伏固定是10天;中伏的时间则不固定,有的年份是10天,有的年份是20天,这主要由夏至到立秋之间一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:有四个庚日则中伏到末伏间隔10天,有五个庚日则间隔20天。
一般来说,“三伏”中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,但受各种气象条件影响,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气温未必出现在中伏,甚至不一定出现在“三伏”。(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)